露氣寒冷,將凝結也。今天是已經進入「深秋」的寒露
俗話說:寒露防寒涼。看到這就知道,在這個節氣特別要注意的就是寒涼的現象。
![]() |
寒露防寒涼,中醫師黃胤誠告訴你寒露要注意哪些事 |
進入深秋疾病也蠢蠢欲動
隨著氣溫慢慢下降,身體也開始會受到一些影響。中醫黃胤誠醫師提醒大家:要注意呼吸道、氣管、過敏性鼻炎、氣喘等症狀復發;尤其小朋友會有慢性支氣管炎或是老年人的肺炎,都須要特別小心。
氣溫下降小心心血管疾病
氣溫的下就對心血管、血液循環也會有影響,在中醫的想法裡面「風、寒、濕」三個東西夾雜會成為「痺痛」,所以在寒涼的季節很容易有關節疼痛的問題,像是雙腿僵硬無力、膝蓋和腰都疼痛難耐,甚至有些人還會有五十間、肩周炎、落枕等情形發生。
氣溫轉涼問題多,女生特別要注意
天氣變冷,大家都知道要多加件衣服,但有個地方很容易被忽略,那就是下半身的防寒。特別是女性朋友們,可能常聽到老中醫會說:「女生還是穿長褲好,盡量少穿裙子。」這可不是什麼性別歧視喔!會這麼說其實是有原因的,因為我們十二經絡裡面,我們的「肝經」是從腳底面(腳掌、腳底)這邊的穴道它發出來然後順著我們的雙腳往上走,會經過生殖系統;假設說我們沒做好防寒,就很容易肝經受寒,然後影響到月經,造成月經來潮時會經痛、經血較深色、有血塊甚是會頭痛。這就是中醫講的子宮寒、肝經受寒所引起的。
![]() |
寒露腳不露,熱水泡腳勝吃補藥 |
該如何避寒
講了這麼多,其實有個超簡單的避寒方式,就是——泡腳。
古人說:寒露腳不露,熱水泡腳勝吃補藥。
這是告訴我們簡單的一個泡腳的動作,就可以增加血液循環、活絡我們的經絡。在清朝就有一位叫「曾國藩」的名將,他處理朝政相當的忙碌,但是每天一定會做兩件事,第一是早起,第二就是會常用熱水泡腳。
這也代表說古人留下一個相當簡單的養生方式給我們呢!
那除了泡腳以外,大家一定也有聽過「重陽節登高」這個習俗,古然發現藉由登高,爬石階、爬山路的過程活絡氣血。
寒露如何食補
在飲食方面,大家可以吃一些比較活絡筋骨的食品,像是:木瓜、絲瓜、韭菜。這些都是相當好的食材。
醫師小 TIPS
建議大家在寒露這個節氣可以多運動、泡腳,而在跑腳的時候可以加入一點米酒、薑絲、薑片都可以讓血液循環達到更好的效果。
關注健康多一點,健康不只一點點
是否有過生了某一個病之後,在網路上搜尋疾病相關的資訊,結果越看越害怕?
健康多1點有七位專業的醫師幫你打破網路流傳的健康迷思,擁有正確的健康知識,了解艱澀難懂的醫學名詞,你想變得更健康嗎?
YouTube ⇨ https://lihi1.cc/F1F1S
Facebook ⇨ https://lihi1.cc/U7kIj
Instagram ⇨ https://lihi1.cc/e9CKF
留言
張貼留言